详情介绍
这家位于德阳广汉的“单项冠军”企业,是全球陆地石油钻机制造顶尖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陆地钻机组装场,钻机出口国内第一。
一个个世界之最,是企业的新成就,也是产业的新突破。在东方宏华等企业的引领下,一个油气装备产业链条在广汉生长。去年,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榜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成为“重装之都”德阳又一张亮眼的名片。
如今,在陆地成套钻机、钻头和压裂车(撬)等钻采设备细致划分领域和钻、控、完井等技术领域,广汉装备产业在全国处于核心地位。从油气钻采细分赛道切入,产业“冠军”是如何炼成的?近日,“新型工业化市州行”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采访组来到广汉进行了探访。
11月初,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乌干达国家森林公园内,3台东方宏华研制生产的低碳超静音钻机在艾伯特湖油田顺利开钻。
该设备有两大特色:一是静音,能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二是智能,搭载了东方宏华的智能钻井系统OPERA,实现了井下“无人驾驶”。
“原来需要手动操作的一系列复杂动作,现在都能够最终靠系统完成。”东方宏华下属宏华电气研发部软件设计工程师郑光杰介绍,在传统的钻井工作中,常常会因为个人经验、精力等人为因素影响钻井质量。智能钻井系统OPERA将钻进、起钻、下钻等重复性钻井活动制作成标准化流程,写入系统,并自动优化钻井参数,使作业标准化程度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以数字技术整合传统业务是东方宏华创新发展的体现。企业成立于1997年,当时仅有11名员工和80万元资金,瞄准油气钻井设备这个细分赛道,东方宏华开始研究钻机技术革新,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用电驱带动传统柴油钻机,随后又研发出数控变频钻机。“我们做电驱的时候,柴油是主流且成熟的技术路线。”东方宏华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办公室经理单代伟说,如果在柴油圈搞研究,很难赢过别人,但开辟新赛道却可以“弯道超车”。
2001年9月,东方宏华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数控变频电动钻机,实现了基本功能的全数字控制及自动送钻、能耗制动。如今,电驱、变频已成为钻机的主流技术路线,抢占新赛道的东方宏华也成长为钻机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并迅速打开国际市场。
东方宏华创新引领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止。除向深地、深海探测设备发起技术攻关,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东方宏华发布了全新的智能钻机,其功能将重新定义新一代油气开发模式。
在位于广汉市的德阳高新区,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集齐“钻、采、输、控”所有的环节。其中既有像东方宏华这样的“链主”企业带动,也有多个中小企业的参与。集群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他们联手将产业链推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阀门类产品制造企业四川精控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里面之一。11月20日,记者走进这家工厂,第一感觉是有点“挤”。不仅设备摆得很紧凑,等待打包的产品也将仓储区填得满满当当。在工厂的一角,一台“大国重器”——全球最大口径压力平衡式旋塞阀被“随意”摆在一角。
压力平衡式旋塞阀是天然气管道中用于排污、泄压的阀门。它就像高压锅的气阀一样,在泄压时承担着气体介质的高压、高温以及管道内杂质的“侵袭”。2013年之前,我国天然气主管道压力平衡式旋塞阀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当年,在国家能源局领导下,由中石油牵头,启动压力平衡式旋塞阀国产化项目,精控阀门成为全国仅有的3家入选企业之一。
“当时他们来企业考察,跟你的感觉一样。”精控阀门总经理顾立东对记者说,当时考察组也认为企业规模小,厂房小,但进一步探索后发现精控阀门具有攻关的实力,“我们提前就开始做技术储备,相当于先走了一步。”精控阀门从起步之初,就瞄准了行业里的“卡脖子”技术。“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机会在哪里,但觉得国产化肯定是个趋势,所以就做了。”正是凭着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精控阀门靠着专注和创新,抓住国家项目的机遇迅速成长,赢得了市场。
2020年,精控阀门生产的压力平衡式旋塞阀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成功应用,标志着国产阀门进口替代的又一成果。预计今年,精控阀门营收同比增长将超过60%。
在广汉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已打造宏华石油、宝石机械、川庆钻采、川油井控、精控阀门等知名品牌20余个。不论是东方宏华这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还是像精控阀门一样的中小企业,一直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命脉,低调积累,不断攻关,凭借技术硬实力推动小产业迎来大发展。
世界各地近千台(套)钻机、95%的国产大口径球阀、70%的国产压裂车,诞生自广汉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群所在的德阳高新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油气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区域品牌价值达445.31亿元。
下一步,德阳高新区将抢抓川渝共建“气大庆”机遇,进一步凸显东方宏华、宝石机械等央企的链主带动作用,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研发设计和工程服务为动能,不断壮大油气装备产业集群规模。
被誉为“重装之都”的德阳,曾占据四川经济“第三城”位置达20年之久。然而,区域竞争加剧,德阳单一的装备制造支柱短板凸显,“全省第三”位次在2019年失守。
去年底,德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重返全省前三”的奋斗目标,在今年7月召开的九届六次全会再次作出以工业强市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在德阳“重返前三”的征途上,工业将发挥怎样的力量?德阳市副市长卿伟接受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记者:当前,德阳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方位、阶段?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德阳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卿伟:德阳作为全省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地级市之一,实事求是地讲,工业化发展还不充分,仍然处于中期向中后期加速迈进的阶段。
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聚焦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餐饮、数字化的经济“3+1”主导产业攻坚突破,对标世界级和国家级制造业集群,到2027年,培育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8个;二是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到2027年,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国省级创新平台50个以上;三是加快打造优质企业矩阵,力争到2027年,培育500亿级企业1户、专精特新企业300户;四是推动服务型制造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7年服务性营收占比超50%。
卿伟: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聚焦”。聚焦“强创新”,引导和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裂变式创新”,推进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研发活动全覆盖。
聚焦“强主体”,实施“蓝鲸倍增”行动,建立市级50户、区县295户的企业倍增体系和市场开拓机制。
聚焦“强链条”,围绕清洁能源装备、锂电材料、白酒等11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集聚共生的生态体系。
聚焦“强转型”,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广应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推进制作的完整过程数字化,建成数字化车间71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0个。
记者:装备制造产业是德阳的“一号工程”,如何将长板进一步炼长,为“重返前三”多作贡献?
卿伟:德阳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超15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5户,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8.1亿元,同比增长2.4%。下一步,德阳将以产业集群化、科技自主化、制造数字化、产能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二是推进科技自主化,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重点,依托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加快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到2027年力争规上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三是推进制造数字化,坚持“大小两端”协同发力,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广应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模式,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使用低成本、模块化、易维护的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四是推进产能国际化,深化本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合作,发挥德阳国际物流港作用,搭建“通道+物流+产业”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这款河宝DH-5型水域巡逻机器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应急型水利环保智能产品。”东方水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的人介绍,该机器人适用于水库、水电站、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无人自动巡逻及辅助救援工作。
看着眼前的“河宝”,很难想到生产它的企业,在成立之初和造机器人毫不相关。“我们最早主要生产水工机械装备,就是你看到的旌湖上的‘闸门’之类产品。调整赛道,要从当时面临的问题说起。”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说。
大型水力发电项目在投运之前,坝前水域经常会有大面积的漂浮污物,传统方式是靠人工清理,效率低不说,还影响经济效益。李强介绍,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公司在2009年取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水利水电工程拦污导漂装置,其功能就是拦截漂浮污物,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坝前库区的水域清洁。
“光拦截还不够,垃圾总得清理才行,所以我们在2013年就有了研发水上清污机器人的想法,用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李强和记者说,这是公司开始转型发展的起点。
“河宝H1型机器人体积太大,无法应对如城市河道、湖泊、公园景区等水域的漂浮垃圾清理作业环境,于是我们又开始调整升级并研发新产品。”公司总工程师洪盛荣介绍,这才有了河宝H2、H3、H4、H5等型号的机器人陆续研发成功并逐步投运。
要绿色发展,更要不停地改进革新。李强表示,东方水利将加快建设四川省水域清污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新赛道上争当领头羊。